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宣導] LDCT 肺癌篩檢補助放寬|癌症登月計劃警示與 AI 醫療新希望〉),曾經和大家分享過 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 在肺癌篩檢上的價值。這項檢查利用輻射劑量相對較低的 CT 掃描,就能幫助醫師提早發現肺部小結節,提升早期肺癌的診斷率。
但其實,LDCT 的好處並不僅止於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LDCT 還能同時看見「冠狀動脈鈣化」(CAC,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這是一種反映心血管動脈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預測心肌梗塞、中風等重大心血管疾病的警訊。
什麼是冠狀動脈鈣化(CAC)?
冠狀動脈就像是「心臟的水管」,當長年高血壓、高血脂、抽菸或糖尿病等危險因子影響,血管壁可能出現斑塊沉積,久了還會「鈣化」,形成硬塊。這些「鈣化點」並不會自己消失,反而代表血管內已經出現動脈硬化,增加了阻塞和心肌梗塞的風險。
通常,醫師會透過心臟專用的電腦斷層(心臟鈣化掃描)來評估 CAC,但最新的醫學證據告訴我們:連做肺癌篩檢用的 LDCT,也能同時看見 CAC。換句話說,一次檢查,雙重守護。
研究怎麼說?
- 歐洲的研究:比對了專門做心臟 CT 和 LDCT,發現即使 LDCT 不是為心臟設計,它在判斷「有沒有鈣化、鈣化多寡」上,仍然有不錯的準確度,而且能夠幫助預測未來是否會發生心血管疾病。
- 澳洲的研究:在一群接受肺癌篩檢的受試者中,超過一半的人被發現有 CAC,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因此被重新評估為「更高的心血管風險」。
- 美國的綜合分析:也提醒我們,LDCT 報告若能主動寫下 CAC 的嚴重程度,醫師就能更早給予生活方式建議、藥物治療或轉診心臟專科。
為什麼這對一般人重要?
- 吸菸者:LDCT 不僅能早期發現肺癌,也能看出長年抽菸是否讓血管提早老化。
- 中老年人:若檢查中發現有中度以上鈣化,就表示需要更積極控制血壓、血脂或血糖,避免日後心肌梗塞的發生。
- 臨床管理:一份 LDCT 報告若同時列出「肺部結節」與「冠狀動脈鈣化程度」,就能讓病人得到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建議。
小結:一檢兩得,把握健康契機
隨著醫學證據越來越多,我們已經可以肯定:
LDCT 不只是肺癌篩檢的工具,更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警訊守門員。
如果你正好符合 LDCT 肺癌篩檢的條件,不妨和醫師討論,在檢查的同時,也看看是否能獲得冠狀動脈鈣化的資訊。這不僅僅是「多看一個器官」,而是一次檢查,兩個健康層面的守護。
參考資料
- Dobrolinska MM, 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visual and automatic coronary calcium scoring from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15O]-wate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24;25(9):1186–1196.
連結
- Bonney A, et al.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detected on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high‑risk participants of an Australian lung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ology. 2024;29(12):1140–1149.
連結
- Al-Antary N, et al.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dentified on Lung Cancer Screening CT Scans: A Scoping Review. Chest. 2025;167(3):746–756.
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