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一:為什麼要用 PBL 風格來撰寫提示詞?
在設計提示詞時,為什麼我們要強調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問題導向學習)的風格?其核心原因在於,單純的提問往往只能得到片段化的答案,缺乏深度與結構;但如果將問題置於一個明確的情境之中,並搭配層次化的子問題,則能引導 AI 產生更有邏輯、更貼近真實需求的回應。這正是 PBL 的價值所在。
PBL 強調「從問題出發」,透過設定一個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來刺激學習者主動探索。應用到提示詞設計上,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僅是提出一個問題,而是要先讓 AI 明白「它是誰、處於什麼樣的背景、要解決的核心挑戰是什麼」。這種角色導向與情境導向的寫法,能讓 AI 生成的答案更具針對性與專業性。例如,若只是問「乳清蛋白能抑制食慾嗎?」得到的可能是簡單的結論;但若以 PBL 風格設計成「你是一名臨床營養師,醫院希望知道乳清蛋白對於控制病人食慾是否有效,請根據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與限制逐步分析」,AI 就會產出一個完整、有脈絡且更符合臨床需求的解答。
另一個關鍵好處是,PBL 的提示詞具有「探索性與彈性」。在傳統提問下,AI 容易生成單一的標準答案;但在 PBL 提示下,AI 會依照「問題清單」逐步拆解,並在分析過程中提出可能的限制與延伸思考,幫助使用者更全面理解主題。此外,這樣的結構化方式,也能讓使用者在之後進行二次追問時,有明確的脈絡可以銜接,而不是每次都要重新建構問題。
最後,PBL 風格的提示詞能培養使用者與 AI 的「協作思維」。與其將 AI 當作被動的答題工具,不如把它視為共同探索的夥伴。當提示詞明確列出情境、問題與探索方向時,AI 的角色更清楚,輸出的內容更貼合需求,也能避免資訊過於片段或失焦。長期來看,這種寫法不僅提升了回應品質,也幫助使用者在思考問題時更有系統,形成正向循環。
章節二:如何用PBL方式建立提示詞
步驟一:設定角色與情境
在 PBL 風格的提示詞中,角色與情境是最重要的開頭,因為它決定了 AI 回答的角度與深度。單純丟出問題(例如:「乳清蛋白能抑制食慾嗎?」)容易得到片段化的答案;但若先設定角色(誰在問)和情境(為什麼要問),AI 就能根據需求產生更符合脈絡的回應。
為什麼角色與情境重要?
- 角色:決定回答的專業視角。例如醫師 vs 政策官員 vs 病人,會得到不同層次的答案。
- 情境:提供任務背景,讓 AI 明白「為什麼需要這份答案」。
Markdown 的表達方式
## 情境
你是一名臨床營養師,醫院希望了解乳清蛋白是否能幫助病人控制食慾。
範例
臨床研究解讀
## 情境
你是一名臨床營養師,正在閱讀一篇關於乳清蛋白的隨機對照試驗。醫院希望知道乳清蛋白是否有助於病人控制食慾,並要求你提供一份結構化的研究分析。
政策應用
## 情境
你是衛生單位的政策分析師,政府正在討論是否要推廣含乳清蛋白的營養補充品。你的任務是檢視現有的臨床研究,評估其政策推廣的可行性。
病人教育
## 情境
你是一名臨床營養師,需要為糖尿病患者設計衛教教材。患者想知道補充乳清蛋白是否能幫助控制食慾與血糖,你需要提供淺顯易懂的解釋。
步驟二:拆解核心問題
在 PBL 提示詞中,單一大問題往往太模糊,容易讓 AI 回答得過於片段或跳躍。拆解核心問題的目的,就是把複雜的任務轉化成一系列具體子問題,讓 AI 能逐步思考並組合出完整答案。
為什麼拆解問題重要?
- 避免遺漏重點:多個子問題能確保 AI 涵蓋研究或任務的不同面向。
- 提升邏輯性:子問題有順序時,AI 的回答會更有脈絡。
- 方便延伸追問:若之後想深入討論,只需針對其中一個子問題再細化。
Markdown 的表達方式
## 問題
1. 研究對象是誰?樣本數多少?
2. 研究方法是什麼?
3. 測量了哪些指標?
4. 結果如何?是否具有統計意義?
5. 研究限制為何?
範例
臨床研究解讀
## 問題
1. 研究參與者的年齡層與健康狀態如何?
2. 研究的設計方法是什麼(隨機對照、交叉試驗或觀察性研究)?
3. 主要測量指標有哪些(如食慾、能量攝取、血糖或荷爾蒙濃度)?
4. 研究結果是否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5. 這項研究的限制與可能偏差是什麼?
政策應用情境
## 問題
1. 目前有哪些臨床證據支持乳清蛋白控制食慾的效果?
2. 這些研究的受試者是否能代表一般人口?
3. 是否有長期研究能支持政策推廣?
4. 若推廣,可能的公共衛生效益與風險是什麼?
5. 政策推廣可能面臨哪些挑戰(成本、接受度、風險評估)?
步驟三:規劃探索方向
光有問題列表還不夠,因為 AI 可能只會逐一回答問題,而缺乏更深的連結。規劃探索方向的目的,就是告訴 AI「要如何整理與比較」,確保答案不是單點資訊,而是有整體脈絡的分析。
為什麼探索方向重要?
- 引導更深入的思考:避免 AI 只給「是/否」或單句回答。
- 確保輸出有層次:明確的分析方向能讓結果更接近人類專業報告。
- 利於延伸應用:探索方向常能轉化為後續的結論或決策依據。
Markdown 的表達方式
## 探索
- 依照「研究對象 → 方法 → 結果 → 限制」整理研究內容
- 比較與過去文獻的差異
- 評估研究結果的臨床意涵
範例
臨床研究解讀
## 探索
- 逐步解析研究設計的合理性與可信度
- 評估統計結果是否具有臨床實用性
- 與既有的營養研究做比較,找出一致或衝突的地方
- 探討研究結果是否能應用在特定族群(如糖尿病患者)
政策應用情境
## 探索
- 分析短期與長期研究結果的一致性
- 評估政策推廣後可能的公共衛生效益
- 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實施案例
- 檢視潛在的經濟成本與風險
病人衛教情境
## 探索
- 解釋乳清蛋白如何影響飽足感的機制
- 整合研究數據,轉化為病人可理解的語言
- 舉例日常生活中可實際應用的方法
- 提醒病人注意可能的副作用或限制
步驟四:指定輸出格式
在 PBL 提示詞中,最後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指定輸出格式。如果沒有明確要求,AI 可能會以自己的判斷輸出,導致風格不一致或不符合需求。透過清楚規範輸出格式,可以讓結果更精準、更易於使用。
為什麼輸出格式重要?
- 確保一致性:不論是寫報告、做簡報或寫文章,都能直接套用。
- 提升可讀性:粗體、斜體、條列能幫助抓住重點。
- 減少後續修改:避免反覆調整格式,把時間留給內容檢視。
Markdown 的表達方式
## 輸出格式
請用 **Markdown** 格式撰寫,並遵循以下規則:
1. 每個段落使用 ## 當作小標題,順序為「研究對象 → 研究方法 → 研究結果 → 研究限制 → 結論」。
2. 在每個小標題下,請用 - 條列符號整理 2–3 個重點。
3. 在數據與百分比處,請用 **粗體** 突顯。
4. 研究限制的部分,請用 *斜體* 標註,與其他段落明顯區隔。
5. 最後的「結論」段落請撰寫為 3–4 句完整的敘事,而不是條列。
範例
臨床研究解讀
## 輸出格式
- 研究結果請用表格列出主要數據(包含平均值與標準差)
- 結論段落需完整書寫,避免只有一句話
- 所有限制請以 *斜體* 專章呈現
- 引用文獻請放在文末,用條列清單
病人衛教文章
## 輸出格式
- 使用淺顯語言,避免專業術語
- 每個小節控制在 80–100 字之間
- 重點用 **粗體** 強調,方便病人快速閱讀
- 最後提供 3 個可行的日常實踐方法
小結
這四個步驟是撰寫 PBL 提示詞的完整流程:
- 設定角色與情境:確立 AI 的視角與任務背景
- 拆解核心問題:將複雜問題轉化為具體子問題
- 規劃探索方向:引導 AI 做深入分析與比較
- 指定輸出格式:確保輸出內容清晰、完整且可直接使用
只要依照這個結構設計,AI 的回應就不會流於零碎,而能生成有條理、有深度、可實際應用的完整內容。
章節三:三種角色的 Markdown 範本模板
以下提供三套可直接複製使用的 Markdown 範本,分別對應:政策決策者、臨床研究者、專業衛教人員。每套模板皆包含「情境、問題、探索、輸出格式」四個核心元素,方便快速套用並確保輸出一致性。
範例一:政策決策者(Policy Maker)
# PBL 學習任務
主題:乳清蛋白政策推廣可行性
## 情境
你是一名衛生單位的政策分析師。政府正在討論是否要推廣含乳清蛋白的營養補充品,並希望你提供一份結構化的分析報告,評估其公共衛生影響與政策可行性。
## 問題
1. 目前有哪些臨床證據支持乳清蛋白控制食慾的效果?
2. 這些研究的受試者是否能代表一般人口?
3. 是否有長期研究能支持政策推廣?
4. 若推廣,可能的公共衛生效益與風險是什麼?
5. 政策推廣可能面臨哪些挑戰(成本、接受度、風險評估)?
## 探索
- 分析短期與長期研究結果的一致性
- 評估政策推廣後可能的公共衛生效益
- 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實施案例
- 檢視潛在的經濟成本與風險
## 輸出格式
請用 **Markdown 條列與小標題** 撰寫:
1. 使用 `##` 當小標題,依序為「研究證據 → 受試者代表性 → 長期研究 → 公共衛生意涵 → 挑戰與限制 → 結論」。
2. 每個段落以 `-` 條列 2–3 點重點。
3. 政策建議與結論需完整敘述 3–4 句,不使用條列。
4. 使用 **粗體** 強調數據或關鍵政策建議。
範例二:臨床研究者(Clinical Researcher)
# PBL 學習任務
主題:乳清蛋白與食慾控制的臨床研究解讀
## 情境
你是一名臨床營養研究者,正在閱讀一篇有關乳清蛋白的隨機對照試驗。你的任務是針對研究設計、方法與結果進行結構化解讀,並說明臨床應用價值。
## 問題
1. 研究參與者的年齡層與健康狀態如何?
2. 研究的設計方法是什麼(隨機對照、交叉試驗、觀察性研究)?
3. 測量了哪些主要指標(如食慾、能量攝取、血糖或荷爾蒙濃度)?
4. 研究結果是否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5. 這項研究的限制與可能偏差是什麼?
## 探索
- 逐步解析研究設計的合理性與可信度
- 評估統計結果是否具有臨床實用性
- 與既有的營養研究做比較,找出一致或衝突之處
- 探討研究結果是否能應用於特定族群(如糖尿病患者)
## 輸出格式
請用 **Markdown** 撰寫,並遵循以下規則:
1. 使用 `##` 作為小標題,依序為「研究對象 → 研究方法 → 研究結果 → 研究限制 → 結論」。
2. 在每個小標題下,用 `-` 條列 2–3 個重點。
3. 數據與百分比請用 **粗體** 強調。
4. 研究限制請用 *斜體* 標示。
5. 結論段落需完整書寫,至少 3–4 句話。
範例三:專業衛教人員(Health Educator)
# PBL 學習任務
主題:乳清蛋白的衛教解說
## 情境
你是一名臨床營養師,需要為糖尿病患者設計一份衛教教材。患者想知道乳清蛋白是否能幫助控制食慾與血糖,你的任務是整理研究結果並轉化為病人可理解的解釋。
## 問題
1. 為什麼乳清蛋白可能會影響食慾?
2. 研究中病人攝取乳清蛋白後的效果如何?
3. 這些效果是否能套用到糖尿病患者?
4. 是否有副作用或需要注意的地方?
5. 病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
## 探索
- 解釋乳清蛋白如何影響飽足感的機制
- 整合研究數據,轉化為病人可理解的語言
- 舉例日常生活中可實際應用的方法
- 提醒病人注意可能的副作用或限制
## 輸出格式
請用 **Markdown** 撰寫,並遵循以下規則:
1. 使用 `##` 作為小標題,依序為「乳清蛋白作用機制 → 研究發現 → 臨床應用 → 注意事項 → 日常建議 → 結論」。
2. 每個小節 80–100 字,避免過於簡短。
3. 衛教重點用 **粗體** 強調,方便病人快速理解。
4. 注意事項請用 *斜體* 標示,提醒病人注意。
5. 最後的「日常建議」請提供 3 個具體做法,使用 `-` 條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