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廢文

[Health] 超平凡減重策略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你會選擇重新開始嗎?」 很多人覺得減重很難,甚至認為自己天生「易胖體質」,連喝水都會胖。這篇筆記獻給曾有同樣念頭的你——也獻給過去的我。 我總對自己說:「我還年輕、還健康,不需要減重。」但那只是自我安慰。直到去年,我因為毛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而接受清創手術;我以為那是偶發,沒想到今年三月,同一位置又再度發炎,甚至形成硬塊。 那一刻我愣住了。 毛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並不是隨便就會發生。 這是一記警鈴—— 我的身體在示警:它出了問題。 我知道自己得先處理最明顯的危險因子: 肥胖。 因此,從四月起我開始了減重旅程。寫下這段文字時,歷經 3.5 個月,我把體重從高峰 94 公斤降到 81 公斤。接下來,是我一路摸索、查證與實作的重點整理。

[宣導] LDCT 肺癌篩檢補助放寬|癌症登月計劃警示與 AI 醫療新希望

給自己一個機會,政府放寬兩年一次 LDCT 肺癌篩檢門檻

成果已經看見

自 2022 年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計畫」,已經帶來令人振奮的成果。根據官方統計,截至 2023 年底,全國已有 158,937 名民眾接受篩檢,其中發現 1,957 名確診肺癌患者,而且高達 83% 屬於 0 期或第 I 期的早期肺癌[1]。這代表什麼呢?代表這些人在還沒有症狀、腫瘤還小的時候就被發現,經過及時治療,不僅大幅提高了長期存活的可能性,更能避免因晚期治療帶來的沉重副作用,讓患者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2][3]

為什麼 LDCT 是肺癌篩檢的第一關?

胸部 X 光往往無法偵測到直徑小於 1 公分的腫瘤,就像在昏暗的房間裡找針一樣困難;而 LDCT 就像是拿著放大鏡進入明亮的環境,能看見只有 2–3 毫米的小結節。國際上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清楚證明了它的價值:美國的 NLST 研究 發現,使用 LDCT 篩檢可讓高風險族群的 肺癌死亡率降低 20%[2];歐洲的 NELSON 研究 更顯示,男性死亡率降低 24%,女性甚至超過 30%[3]。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不只是「延長壽命」,更是「延長健康的壽命」:當肺癌在 0 期或第 I 期就被發現,治療方式通常較為溫和,患者能避免因晚期治療帶來的化療或放療副作用,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換句話說,LDCT 不只是幫助你活得更久,也幫助你活得更好。

健康台灣政策與篩檢放寬

這一切,也都是為了響應總統賴清德推動的「健康台灣」政見。政府設定了到 2030 年達成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國家願景,而 LDCT 肺癌篩檢正是這項整體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4]。為了讓更多人受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放寬肺癌篩檢補助條件──

  • 具肺癌家族史者:男性下修至 45–74 歲,女性則降至 40–74 歲
  • 重度吸菸者(吸菸史達 20 包-年,且戒菸未滿 15 年者):補助年齡為 50–74 歲[5]

這項改變的意義重大:原本的篩檢門檻較高,如今不但多了可能尚未感覺不適的中年家族史族群,也讓仍在戒菸過程、戒菸未滿 15 年者有機會及早接受免費篩檢。

癌症登月計劃提醒我們風險仍在

不過,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根據中央研究院主導的「癌症登月計劃」成果,即便是在早期就診斷的肺腺癌患者中,仍有部分人帶有與晚期癌症相似的 C2「類晚期」的亞型[6]。這意味著,單憑「年齡」或「吸菸史」來劃分篩檢對象,可能還不足以涵蓋所有真正需要的人。最新發表於 Cancer Cell 的研究更指出,這些 C2 類亞型並非罕見,在台灣族群中確實存在[7]

因此,即便你暫時不符合 健康署補助 LDCT 篩檢的資格,但若自己或家人具有研究中提到的風險特徵,就應該與醫師討論是否自費進行 LDCT 篩檢。因為篩檢不只是數據或政策的選擇,而是攸關「能否提早發現、能否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契機。

成熟的國產 AI 產品已問世

在這個大 AI 時代的浪潮中,醫療影像判讀也正迎來新的轉折。過去,放射科醫師面對上百張 LDCT 影像,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逐一檢視;如今,成熟的國產 AI 產品已問世,能在幾分鐘內完成初步分析,大幅提高判讀的效率與精確性。這樣的工具不僅幫助醫師更快抓住疑似病灶,也能降低人為疏漏的風險,真正達到「快、準、穩」的臨床需求。更重要的是,已有產品成功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代表這些技術已經從研究室走進臨床現場,成為實際可用的醫療工具,正在減輕醫師負擔,並守護更多民眾的健康。

結語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國際實證的支持,以及 AI 科技的加持下,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已經成為肺癌早期偵測的最佳利器。它不只代表延長壽命的可能,更代表維持生活品質的希望。面對這樣的進展,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正視自己的健康,不要讓「以後」成為遺憾。若您或家人符合補助資格,請務必把握兩年一次的公費篩檢;若不在補助範圍,但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風險特徵,也應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自費篩檢。

👉 健康不是等待,而是行動。
有相關需求的國人,請洽各大醫院進行篩檢,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家人多一份安心。


參考文獻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成果報告. 健康署官網
  2. Aberle DR, et al.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365(5):395–409. PubMed
  3. de Koning HJ, et al.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Volume CT Screening in a Randomized Trial. N Engl J Med. 2020;382(6):503–513. PubMed
  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打造健康台灣 擴大肺癌篩檢」新聞稿, 2025-01-10.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健康台灣—114 年起擴大癌症篩檢」新聞稿, 2024-12-24.
  6. 中央研究院新聞稿. 「台灣癌症登月計劃揭肺腺癌關鍵機轉與 C2『類晚期』亞型」, 2025-08-20.
  7. Tsai et al. Taiwan Cancer Moonshot Program deciphers lung adenocarcinoma proteogenomic complexity and identifies high-risk early-stage subtypes. Cancer Cell. 2025. 全文連結

本著作依據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釋出。內容如有錯誤 煩請不吝指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