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精選廢文
張貼者:
島民 No.86991066 二木軒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目錄
飲酒與失智:我們為何會相信「適度無害」?
聚餐時,「小酌一杯對身體比較好」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紅酒甚至被叫做「護腦的靈藥」。 這種信念並非空穴來風——早期觀察性研究的確曾畫出一條漂亮的 U 型曲線: 輕度飲酒者看起來風險較低,重度飲酒者風險較高,禁酒者似乎也不占便宜。 但科學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經得起反覆檢驗。 當研究方法升級、資料更大、分析更嚴謹,答案也開始改變。
近年的高品質證據顯示:看似「保護」的輕飲,可能只是統計假象—— 例如早期認知衰退者因為不適或醫囑而減少飲酒(反向因果), 或者將戒酒不久的「前重飲者」歸在「不喝酒」一類(分類偏差), 讓輕飲者顯得特別健康。
BMJ 2025:跨族群遺傳研究帶來的關鍵反轉
最新發表於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的跨族群研究結合了世代、病例對照與 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 randomisation, MR) 的方法[1]。 觀察性資料顯示,重度飲酒(> 40 杯/週)與失智風險顯著上升(HR ≈ 1.41,95% CI 1.15–1.74), 酒精使用障礙(AUD)亦與更高風險相關(HR ≈ 1.51,95% CI 1.42–1.60)。
為了釐清因果,研究團隊以 MR 將「天生較容易飲酒」或「較易發展成 AUD 的遺傳傾向」當作自然實驗工具。 結果顯示:每增加 1 個標準差的遺傳性飲酒量,失智風險上升約 15%(OR ≈ 1.15,95% CI 1.03–1.27); AUD 遺傳傾向提升,風險上升約 16%(OR ≈ 1.16,95% CI 1.03–1.30)。 這些結果和觀察到的「診斷前飲酒量下降」現象相呼應—— 輕飲的「保護效果」多半是反向因果與混雜造成,而不是酒精真的護腦。
線性而非 U 型:EClinicalMedicine 2024 的 MR 證據
若輕飲真的保護,我們應該在更嚴格的分析裡看到同樣曲線。 但 2024 年發表於 EClinicalMedicine 的 MR 研究,在 35 萬多名現行飲酒者中 同時進行線性與非線性檢驗,結果清楚指向: 飲酒量與失智風險呈「線性上升」,並未出現 U 型保護[2]。 研究者指出,早期的輕飲保護,多半是因為生活型態差異、教育程度、或將「前重飲者」歸入不喝酒所致。
飲酒「安全門檻」重估:Lancet 2018 的風險臨界值
其實,關於「安全劑量」的懷疑早在更早以前就被提出。 The Lancet 2018 年整合 83 項前瞻性研究、近 60 萬名飲酒者資料, 顯示每週酒精攝入超過 100 克(約 8 杯),全因死亡率與心腦血管事件明顯上升[3]。 當我們把這個「總體健康門檻」與 BMJ 2025、EClinicalMedicine 2024 的失智證據並讀, 會得到一致的訊息:喝得越多,風險越高;不存在保護性的「甜蜜點」。
| 暴露/指標 | 研究設計 | 相對風險(95% CI) | 來源 |
|---|---|---|---|
| 重度飲酒(> 40 杯/週) | Cohort | HR ≈ 1.41(1.15–1.74) | [1] |
| 酒精使用障礙(AUD) | Cohort | HR ≈ 1.51(1.42–1.60) | [1] |
| 遺傳性飲酒量 ↑ 1 SD |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 OR ≈ 1.15(1.03–1.27) | [1] |
| AUD 遺傳傾向 ↑ |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 OR ≈ 1.16(1.03–1.30) | [1] |
| 每週酒精攝入 > 100 g | 個體資料整合(83 研究) | ↑ 全因死亡、心腦血管事件(門檻效應) | [3] |
整合觀點:從資料到生活的選擇
當 MR 與大型前瞻性研究指向同一方向,我們可以更有把握地說: 酒精對大腦是累積性的風險,而非溫和的保護者。 這並不等於要求每個人立即絕對禁酒; 它更像是一次「知情選擇」的邀請——你願意以更少的飲酒,換來更長久的清晰思考與記憶嗎?
對公共衛生而言,BMJ 研究推估,若能降低酒精使用障礙的盛行,失智病例可望減少約 16%[1]。 對個人而言,最務實的策略包括:設定無酒日、避免暴飲、並與睡眠、血壓、血糖管理搭配。
研究限制與解讀邊界
- 族群外推性:主要樣本為歐洲血統,對其他族群的適用性需更多研究驗證。
- 暴露量測:部分飲酒量依自陳,可能低估真實攝入。
- MR 假設:工具變數需符合「僅經由暴露影響結果」等條件,仍有潛在違反風險。
這些限制不致逆轉結論,但提醒我們在數值大小而非方向性上保留謹慎。
結論:飲酒沒有安全劑量
經過更嚴謹的研究設計與更龐大的資料驗證,我們得出明確的訊息: 飲酒沒有安全劑量。 每一次舉杯,都可能在神經細胞之間留下看不見的痕跡—— 對大腦而言,最珍貴的不是紅酒裡的多酚,而是你讓它清醒、思考、記得愛的人。
參考文獻
- Topiwala A., et al. (2025). Alcohol use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diverse populations: evidence from cohort, case–control and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approaches. 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 10.1136/bmjebm-2025-113913. 期刊頁面:連結
- Ma Y., et al. (2024).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incidence of dementia in current drinkers: linear and non-linea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EClinicalMedicine, 78, 102810. DOI: 10.1016/j.eclinm.2024.102810. 期刊頁面:連結
- Wood A. M., et al. (2018). 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 The Lancet, 391(10129), 1513–1523. DOI: 10.1016/S0140-6736(18)30134-X. 期刊頁面: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