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目錄
🔍 為什麼你也該了解自己的血糖趨勢?
過去我們總認為,連續血糖監測(CGM,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是糖尿病患者的專屬工具,但如今,這樣的觀念正在快速改變。越來越多健康意識強烈的族群——無論是關心代謝健康的人、運動愛好者、甚至是想改善專注力與睡眠品質的上班族——都開始透過 CGM 來探索 自己身體對食物、壓力與生活節奏的真實反應。
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
原本以為「很健康」的早餐,其實導致你上午腦霧頻發;
或是健身前吃的能量棒,讓你的血糖飆升比甜點還快。
然而,CGM 的數據看似透明、即時,卻不等於容易解讀。若在缺乏基本知識的情況下貿然使用,不僅可能誤判身體狀態,還可能陷入對數字的焦慮。
在你貼上第一個感測器之前,請先花幾分鐘,了解以下這七項關鍵原則。
它們將幫助你 不只是看到血糖的數字,而是學會聆聽身體的語言。
❶ 理解 CGM 的「生理延遲」特性
CGM 是透過 皮下間質液 測量葡萄糖濃度,而非直接取自血液。因此,相較於指尖血糖會出現 5~15分鐘的延遲。特別是在:
- 餐後血糖急劇上升時(例如高升糖指數食物)
- 劇烈運動後(例如快走、HIIT)
此時 CGM 顯示的血糖值可能落後實際狀態,因此不可單以「當下數值」做即時判斷。
❷ 強調趨勢變化,而非單點數據
CGM 的最大價值在於提供「血糖的變化趨勢」,幫助你預測血糖即將上升還是下降。亞培 Freestyle Libre 2 的感測器使用五種箭頭來顯示血糖變化方向與速度:
箭頭符號 |
說明 |
每分鐘變化率 |
↑ |
血糖正在快速上升 |
上升 > 2 mg/dL / 分鐘 |
↗ |
血糖正在緩慢上升 |
上升 1~2 mg/dL / 分鐘 |
→ |
血糖變化不大 |
變化 < 1 mg/dL / 分鐘 |
↘ |
血糖正在緩慢下降 |
下降 1~2 mg/dL / 分鐘 |
↓ |
血糖正在快速下降 |
下降 > 2 mg/dL / 分鐘 |
舉例: 假設你目前血糖為 95 mg/dL,趨勢箭頭顯示 ↓,代表血糖正快速下降,可能數分鐘內就低於 70 mg/dL,需密切注意是否出現低血糖症狀。
重點提醒: 趨勢箭頭比單一血糖數值更能反映真實狀態。穩定的血糖控制不只是在「某一時刻正常」,而是避免過快的波動與劇烈變化。
❸ 夜間血糖的奧秘:黎明現象與反彈性高血糖
當你早上醒來發現血糖偏高,卻不清楚原因,這可能與夜間的生理變化有關。CGM 讓我們能夠觀察整夜的血糖波動,其中有兩個重要現象值得注意:
- 黎明現象(Dawn Phenomenon): 清晨約 4~6 點,人體會自然分泌賀爾蒙(如皮質醇與升糖素)以準備醒來,這可能導致血糖逐漸上升。這是許多糖尿病者清晨血糖偏高的主因。
- Somogyi 效應(反彈性高血糖): 如果在半夜曾發生低血糖,身體會啟動防禦機制釋放升糖激素,導致後續血糖飆高。這常常被誤以為是黎明現象。
這兩種現象在圖表上可能看起來相似,但應對方式不同:
- 黎明現象:可能需要調整晚間胰島素劑量或改變晚餐碳水比例。
- Somogyi 效應:可能代表晚間降糖藥或胰島素劑量過高。
建議: 如果你發現清晨血糖總是偏高,可嘗試查看凌晨 2–3 點的血糖記錄。若此時血糖很低,較可能是 Somogyi 效應;若從凌晨起就逐步上升,則可能是黎明現象。
❹ 評估「時間範圍內血糖」(TIR)
TIR(Time in Range) 表示血糖落在理想範圍(70–180 mg/dL)的時間比率。根據 ADA 指南:
- 糖尿病者:TIR > 70%
- 非糖尿病者:常見 TIR > 90%,有時設定為 70–140
這比單純看 HbA1c 更能即時反映控糖成效與代謝穩定度。
❺ 請勿完全依賴 CGM 做即時醫療決策
部分 CGM(如 Dexcom G6)獲准可用於胰島素調整,但仍有許多 CGM 建議搭配指尖血糖使用,特別是在:
- 低血糖警報或症狀出現時
- 運動或開車前
- 剛更換感測器的前24小時
❻ 搭配飲食、運動與用藥紀錄
CGM 數據本身無法解釋血糖變化的原因,建議同步記錄以下資訊:
- 攝取時間與餐點內容(碳水、蛋白質、脂肪比例)
- 運動強度與持續時間
- 壓力或情緒波動
- 服用藥物與時間
❼ 小心偽高與偽低數據
下列狀況可能造成 CGM 數據偏差:
- 感測器受到壓迫(如睡覺壓在感測器上)
- 皮膚發炎或異常組織液循環
- 剛安裝感測器的初期 24 小時
- 脫水、低溫、血液循環不良
📐 糖尿病 vs 非糖尿病者:CGM 解讀差異
項目 | 糖尿病使用者 | 非糖尿病使用者 |
血糖範圍設定 | 70–180 mg/dL | 70–140 mg/dL(有時更嚴格) |
TIR 目標 | > 70% | > 90%,甚至 >95% |
使用目的 | 控糖、避免併發症、用藥調整 | 代謝觀察、飲食優化、自我追蹤 |
重點指標 | 高血糖與低血糖時間 | 餐後血糖峰值、回落速度、波動幅度 |
🔄 非糖尿病者使用 CGM 的常見誤區與建議
- 誤解 1:以為血糖越低越好 → 長期偏低可能導致疲憊、腦霧。
- 誤解 2:對每次波動過度解讀 → 應關注「趨勢」與「恢復能力」。
- 誤解 3:無視 CGM 誤差 → 感測器初期、壓迫或脫水皆可能影響數據。
建議:
- 記錄飲食與壓力,搭配數據解讀。
- 設立個人化目標:如「餐後2小時回落至110以下」。
- 搭配定期健康檢查(空腹血糖、HbA1c、OGT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