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廢文

[health] 我們家都不胖,為什麼我們家有糖尿病史?

在許多家庭中,糖尿病似乎是遺傳的疾病。有的人即使體重正常、飲食清淡,也在年輕時被診斷為糖尿病。這樣的情況,並不一定與飲食或生活方式有關,而可能與基因變異有關。這類情況被稱為單基因遺傳型糖尿病(MODY,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糖尿病並非單一疾病

依據《美國糖尿病學會2024年照護指引》[1],糖尿病可依致病機轉分為第一型(胰島β細胞遭免疫破壞)、第二型(胰島素阻抗及分泌受損),以及較少見的單基因型糖尿病。MODY 屬於非免疫性糖尿病,主要由單一基因變異造成胰島β細胞功能異常。患者的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正常,但胰島細胞分泌不足。因此,其病理核心為胰島β細胞分泌異常,且無胰島素阻抗現象。這一特性使 MODY 在臨床上與典型的第二型糖尿病明顯不同。

何時應懷疑不是典型的第二型糖尿病?

ADA 指引建議,若出現以下臨床條件之一,應考慮單基因糖尿病的可能性[1][3]:發病年齡在 25 歲以前;體重正常或偏瘦,無代謝症候群;胰島抗體陰性,排除第一型糖尿病;C 肽值正常,顯示胰島仍有分泌功能;直系家屬中多代均有糖尿病史。這類病人若被誤診為第二型糖尿病,常見現象是血糖控制不穩、對胰島素反應不典型。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進行基因檢測有助於確立診斷。

胰島β細胞功能的基因異常

胰島β細胞的功能由多種基因調控,包括負責感應血糖濃度的葡萄糖激酶(GCK),以及影響胰島素基因轉錄的轉錄因子(HNF1A、HNF4A、HNF1B 等)。這些基因的變異會改變 β 細胞對血糖變化的反應,造成胰島素分泌量不足或釋放延遲,進而形成持續性高血糖。這一類糖尿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utosomal dominant),因此患者的子女約有 50% 的機率遺傳相同的突變[5]

不同基因導致的臨床亞型

目前已知 MODY 約有 14 種亞型,其中以 GCK、HNF1A、HNF4A 與 HNF1B 最常見[1][4][5]。不同基因突變對胰島功能影響不同,因此臨床表現與治療反應也不相同。

類型 主要基因 臨床特徵 治療反應
MODY2 GCK(葡萄糖激酶) 空腹血糖輕度上升且穩定、不惡化 多不需藥物[4]
MODY3 HNF1A 對磺脲類口服藥反應良好 可免胰島素治療[2]
MODY1 HNF4A 有時伴高脂血症或新生兒低血糖 可用磺脲類藥物
MODY5 HNF1B 可能合併腎囊腫、泌尿系統異常 通常需胰島素治療

此外,部分具有 Kir6.2(KCNJ11)基因突變的患者也可從胰島素治療改為口服磺脲類藥物後,獲得明顯的血糖改善[2]。這顯示正確的分型能直接影響治療策略。

為什麼正確診斷這麼重要?

正確診斷不僅改變治療方式,也能改善長期預後[3][5]。若誤診為第一型糖尿病,病人可能被迫長期使用胰島素;若誤診為第二型糖尿病,則可能錯用降血糖藥或忽略家族遺傳風險。確診為 MODY 的患者可接受更精準的治療建議,例如 HNF1A 或 HNF4A 變異者可使用磺脲類藥物,GCK 變異者多不需藥物,HNF1B 變異者需評估腎功能並監測結構異常。同時,基因確診也能協助家族成員早期檢測與遺傳諮詢,預防延誤診斷與不必要的治療負擔。

結語:從家族病史看見糖尿病的多樣性

當家族中有多位成員在年輕時罹患糖尿病,且大多體重正常、無代謝症候群時,應考慮單基因糖尿病的可能性。MODY 的關鍵並非胰島素阻抗,而是胰島β細胞功能異常。透過基因檢測與臨床分型,可以確立診斷、選擇正確治療,並協助家族進行遺傳風險評估。糖尿病並非一種疾病,而是多種不同機轉的集合。了解自身屬於哪一型,是進行個別化治療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4).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 Diabetes Care, 47(Suppl. 1). https://doi.org/10.2337/dc24-S002. 取用自 期刊官方頁面
  2. Pearson, E. R., Flechtner, I., Njølstad, P. R., et al. (2006). Switching from insulin to oral sulfonylurea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ue to Kir6.2 mutation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5(5), 467–477. https://doi.org/10.1056/NEJMoa061759. PubMed: 16885550
  3. Shields, B. M., Hicks, S., Shepherd, M., Colclough, K., Hattersley, A. T., & Ellard, S. (2010).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 How many cases are we missing? Diabetologia, 53(12), 2504–2508. https://doi.org/10.1007/s00125-010-1799-4
  4. Stride, A., Shields, B. M., Gill-Carey, O., Chakera, A. J., Colclough, K., Ellard, S., & Hattersley, A. T. (2014).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tudies suggest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used in patients with glucokinase mutations does not alter glycaemia. Diabetologia, 57(1), 54–56. https://doi.org/10.1007/s00125-013-3075-x. (Epub 2013-10-04)PubMed: 24092492
  5. Bonnefond, A., & Froguel, P. (2018). Genetic testing of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9, 253. https://doi.org/10.3389/fendo.2018.00253. 全文:Frontiers 官方全文

本著作依據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釋出。內容如有錯誤 煩請不吝指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