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廢文

[Health] 超平凡減重策略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你會選擇重新開始嗎?」 很多人覺得減重很難,甚至認為自己天生「易胖體質」,連喝水都會胖。這篇筆記獻給曾有同樣念頭的你——也獻給過去的我。 我總對自己說:「我還年輕、還健康,不需要減重。」但那只是自我安慰。直到去年,我因為毛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而接受清創手術;我以為那是偶發,沒想到今年三月,同一位置又再度發炎,甚至形成硬塊。 那一刻我愣住了。 毛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並不是隨便就會發生。 這是一記警鈴—— 我的身體在示警:它出了問題。 我知道自己得先處理最明顯的危險因子: 肥胖。 因此,從四月起我開始了減重旅程。寫下這段文字時,歷經 3.5 個月,我把體重從高峰 94 公斤降到 81 公斤。接下來,是我一路摸索、查證與實作的重點整理。

[文獻摘要]肥胖個體的腸道微生物群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

文獻標題:An obesity-associated gut microbiome with increased capacity for energy harvest
作者:Turnbaugh PJ, Ley RE, Mahowald MA, Magrini V, Mardis ER, Gordon JI
期刊:Nature (2006)
DOI:https://doi.org/10.1038/nature05414

研究背景與目的

本研究探討肥胖個體的腸道菌相是否具有更高的能量萃取能力,並進一步檢驗這種菌相是否能夠透過轉移改變宿主的代謝傾向。

研究方法

  • 使用基因性肥胖小鼠(ob/ob)與對照瘦小鼠進行腸道菌相比較
  • 將肥胖與瘦小鼠的菌相分別移植到無菌小鼠體內
  • 比較受試小鼠的能量吸收率與脂肪儲存量

研究發現

  • 菌相組成差異明顯:肥胖小鼠的腸道菌相中 Firmicutes 增加,Bacteroidetes 減少
  • 能量萃取能力上升:肥胖菌相可從相同食物中吸取更多熱量
  • 肥胖傾向可傳遞:將肥胖菌相移植到無菌小鼠後,接受者體脂顯著上升

研究結論

腸道菌相改變可提高能量吸收能力,導致脂肪囤積,成為肥胖的潛在原因之一。這顯示高脂飲食不僅改變代謝,也可能改變微生物生態,形成肥胖與菌相之間的惡性循環。

本著作依據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釋出。內容如有錯誤 煩請不吝指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