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廢文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前言:代謝真的會在 30 歲後崩壞嗎?
「我過了 30 歲,新陳代謝就變慢,所以胖是正常的。」這句話幾乎是健身房、更衣室、聚餐後的固定台詞。
但問題是:真的嗎?真的有一條「30 歲之後代謝直線往下掉」的生理曲線,所有人都逃不掉?還是,我們只是把「生活型態的改變」誤認成「代謝壞掉」?
最新的大型人體能量消耗研究,答案其實殘酷又解放——代謝並不會在 30 歲之後自動崩壞。真正發生的,是別的事情。
研究怎麼說:20~60 歲,其實代謝幾乎不變
2021 年刊登於《Science》的研究,由 Pontzer 等人主導,使用「雙標記水法」測量人體真實的每日總能量消耗。樣本超過 6,000 人,年齡從幾天到 90 多歲,直接記錄不同年齡層一天燒掉的能量。
結論令人意外:20 到 60 歲之間,若校正體組成(特別是肌肉量),每日總能量消耗幾乎維持穩定。換句話說,如果肌肉量與活動量都沒改變,年齡本身不會讓代謝突然崩壞。
研究也觀察到三個階段:
嬰幼兒期代謝最旺;成年期進入穩定期;60 歲以後才逐漸下降——是緩降而非斷崖。
因此,30 多歲發胖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基礎代謝率壞掉」,而是「行為模式改變」。
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代謝變慢」?
很多改變都在不知不覺發生。以下四件事,通常會同時出現,讓人誤以為代謝真的變慢。
① 肌肉量下降
肌肉,特別是快速收縮的第二型纖維,是全身最耗能的組織之一。當這些纖維隨年齡流失,靜態能量消耗自然下降。Volpi 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年後肌肉量與纖維數量明顯減少,且快速纖維受影響最劇。
你可以想像:三十多歲後,並不是代謝被關小,而是「引擎在縮編制」。引擎變小,怠速時自然更省油。
② 活動量下降(NEAT 減少)
NEAT(非運動性活動熱消耗)指日常走動、站立、整理環境等零散活動。研究顯示,兩個體重相近的人,若其中一位整天站著、走動,另一位長時間久坐,每天消耗的熱量差距可能達數百大卡。
回想二十出頭的自己:通勤、打工、走路、逛街;與現在相比,久坐與便利生活大幅壓縮了活動量。當總消耗減少,自然會覺得「代謝變慢」。
③ 飲食型態改變
三十歲後,多數人飲食變得更快速、更加工、更依賴高脂高糖食物。這些高熱量密度的食物會讓總攝取提升,但飽足感卻不足。 同時有研究指出,特定腸道菌群可能提升能量吸收效率,讓同樣份量的食物產生更多可利用能量。
不過,目前並沒有大型實證顯示「因為腸道菌改變,三十歲後吸收效率突然暴衝」。它更像一個放大器,配合壓力、飲食與活動變化,推動能量過剩。
④ 壓力與睡眠品質惡化
慢性壓力、睡眠不足會干擾食慾與胰島素調節,使身體傾向儲能。當皮質醇長期升高,身體更容易囤積脂肪。這不是「年齡問題」,而是「生活結構」出了狀況。
可以做什麼:不是「老了」的問題,而是「維護」的問題
若承認三十歲後的體重變化多半來自習慣,而非命運,那麼改變的方向也就很明確。
- 維持或增加肌肉量。阻力訓練不僅是健身,而是維修引擎。
- 增加日常活動。走路講電話、站著工作、爬樓梯都是可行方式。
- 減少高熱量密度食物。從每天少一杯含糖飲料開始,逐漸回到平衡飲食。
- 保護睡眠與壓力閾值。充足休息與放鬆,是代謝穩定的基礎。
這些行為並非要讓你返老還童,而是停止讓車子一路往壞的方向開。
重點整理:30 歲不是代謝的斷崖
一、20 至 60 歲間,經體組成校正後,總能量消耗相對穩定。
二、「代謝變慢」多半是肌肉量下降與活動量減少所致。
三、飲食與睡眠品質改變加劇了體重上升。
四、肌力訓練、NEAT 回歸、改善睡眠都能逆轉趨勢。
所謂「代謝變慢」不是命中注定,而是提醒你:該回頭維護自己的身體了。
參考文獻
Pontzer H, Yamada Y, Sagayama H, et 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human life course. Science. 2021;373(6556):808–81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385400/
Volpi E, Nazemi R, Fujita S. Muscle tissue changes with aging.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04;7(4):405–41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192443/
Levine JA.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NEAT).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16(4):679–70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468415/
Turnbaugh PJ, Ley RE, Mahowald MA, et al. An obesity-associated gut microbiome with increased capacity for energy harvest. Nature. 2006;444(7122):1027–103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1833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