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廢文

[Health] 超平凡減重策略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你會選擇重新開始嗎?」 很多人覺得減重很難,甚至認為自己天生「易胖體質」,連喝水都會胖。這篇筆記獻給曾有同樣念頭的你——也獻給過去的我。 我總對自己說:「我還年輕、還健康,不需要減重。」但那只是自我安慰。直到去年,我因為毛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而接受清創手術;我以為那是偶發,沒想到今年三月,同一位置又再度發炎,甚至形成硬塊。 那一刻我愣住了。 毛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並不是隨便就會發生。 這是一記警鈴—— 我的身體在示警:它出了問題。 我知道自己得先處理最明顯的危險因子: 肥胖。 因此,從四月起我開始了減重旅程。寫下這段文字時,歷經 3.5 個月,我把體重從高峰 94 公斤降到 81 公斤。接下來,是我一路摸索、查證與實作的重點整理。

[How To] Mozilla Archive Format:讓Firefox完整支援MHT與MAFF檔案格式

當網頁上有某些資訊你想要保存下來時,你會怎麼做?如果只記下網址,難保日後不會被移除;用Evernote是個不錯的方法;存成PDF?除了擴充套件之外,現在也有許多PDF印表機可以做到這點。但如果想把影像或音樂也存下來的時候,免費版的Evernote使用者這時就傷腦筋了,更別說要存成PDF檔。若用瀏覽器直接儲存網頁,除了會產生一個網頁檔之外,還會產生一個拖油瓶的資料夾,這點使得儲存網頁往往不是使用者心中的選項。

但其實早在Internet Explorer5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將網頁封存成單一檔案,那就是存成MHTML。但知道的人少,加上早期與其他瀏覽器並不相容,因此使用者並不多。今天這裡就是要介紹如何讓Firefox能夠支援MHTML格式。

套件名稱:Mozilla Archive Format

當前版本:3.0.0

套件頁面:https://addons.mozilla.org/zh-tw/firefox/addon/mozilla-archive-format/

使用說明:

Mozilla Archive Format選項
  1. 主要:儲存單一檔案時的默認格式,為了檔案交換方便,這裡我建議使用者選擇MHTML,目前三大主流網頁瀏覽器都支援MHTML。When Saving A complete page用預設值即可,建議檔案名稱我則選用瀏覽器的標準命名方法。

  2. 介面:這部分我沒什麼意見,不過保留網址列的圖示可以讓開啟者找到原始的網頁位置還挺方便的。

  3. 功能:Mozilla Archive Format除了可以顯示、儲存MHTML與MAFF的檔案之外,另一個特點就是它具有轉換檔案格式的功能。

轉換已存精靈

除了從選項→功能叫出轉檔功能以外,從Firefox按鈕→另存新檔→轉換以存網頁也是一樣的。

精靈一開始是說明頁面,第一次使用就稍微看過以後再下一步

接著是讓使用者選擇輸入與輸出的格式

然後指定要輸入檔案的母資料夾

目標資料夾這邊,上面的其實是指暫存資料夾,下面是當使用者想要把轉好的檔案移到其他位置的選項。

如果指定的位置有可以轉換的檔案,會顯示如下圖:

Google Chrome的使用者要如何支援MHTML?

Google Chrome目前已經支援MHTML格式網頁,如要另存網頁為MHTML,請在網址列輸入下列字串,並啟用將網頁另存為 MHTML功能。

chrome://flags/#save-page-as-mhtml

注意事項

在2011年1月,微軟曾發布資安公告(MS11-026),內容指出MHTML中的資訊安全風險可能會導致資訊洩漏,若Windows採用手動更新者務必手動更新此次安全更新,若已啟用自動更新必不必擔心此問題。

註:本次安全漏洞與瀏覽器版本無關,凡是Windows作業系統皆在影響範圍內。

本著作依據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釋出

內容如有錯誤 煩請不吝指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