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 概述
壓力不僅影響情緒,還會深刻影響人體的體重變化。有些人壓力大會變胖,有些人反而變瘦,背後牽涉到的是 交感神經、皮質醇、食慾中樞與代謝狀態 等多層次因素。
🔀 影響體重變化的壓力反應類型
✅ 壓力導致體重上升的機轉
- 慢性高皮質醇(Cortisol)分泌
- 刺激脂肪堆積,尤其是腹部
- 增加胰島素阻抗,導致脂肪合成
- 壓力性暴食與甜食偏好
- 活化獎勵系統(dopamine)
- 偏好高糖、高脂「安慰食物(comfort food)」
- 睡眠品質下降
- 減少瘦素、增加飢餓素 → 增加食慾
參考文獻:
- Epel ES et al. (2000), Psychosom Med. PubMed: 10845366
- Dallman MF et al. (2003), PNAS DOI: 10.1073/pnas.1934666100
✅ 壓力導致體重下降的機轉
- 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 基礎代謝率上升
- 提高熱量消耗、心跳加速、體溫升高
- 壓力性厭食(食慾抑制)
- CR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上升會抑制食慾
- 肌肉蛋白分解(慢性高皮質醇)
- 體重下降多為瘦體重損失,非脂肪減少
參考文獻:
- Adam TC, Epel ES. (2007), Physiol Behav. PubMed: 17904345
- Tomiyama AJ. (2019), Annu Rev Psychol. PubMed: 30550399
🧬 生理反應比較表
反應類型 | 生理變化 | 飲食行為 | 結果 |
---|---|---|---|
高皮質醇 + 食慾提升 | 內臟脂肪堆積 | 暴食、偏甜食 | 體重上升 |
高交感神經 + 食慾下降 | 代謝率提高 | 厭食、進食量減少 | 體重下降 |
高皮質醇 + 蛋白質分解 | 肌肉分解 | 體重下降但體脂不變 | 體重下降、代謝下降 |
🧠 心理因素與個體差異
- A 型人格、焦慮傾向者 → 較可能出現壓力厭食
- 情緒調節偏向飲食者 → 較可能因壓力進食
- 壓力源型態也有關(突發性 vs 長期慢性)
✅ 應對建議
- 建立每日 壓力追蹤與體重筆記
- 增加規律運動與深層呼吸,調節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 補充鎂、B群營養素,有助皮質醇穩定
- 若有壓力性食慾變化,可參考壓力性暴食 / 壓力性厭食處理策略
本著作依據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釋出
內容如有錯誤 煩請不吝指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