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諾富特桃園機場飯店發生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感染,台灣的民眾又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曾在日常中與確診者接觸而不自知,所幸目前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衛福部疾管署合作推出一款名為「臺灣社交距離」的防疫App可以使用,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介紹這個APP的運作原理與限制。
App資訊
- 軟體名稱:臺灣社交距離
- 語言介面:中文
- 作業系統:支援Android、iOS
- iOS:iPhone6S、iPhones6 Plus(支援iOS12.5版本)及其後續機種(需升級至iOS 13.7以上版本)
- Android:支援Android 6.0及其後機種,但Android 10以下(含)機種會要求定位權限,但不會蒐集位置資訊。
- 官方網站:官方說明頁面
- 下載頁面:Google play store、App Store。
抽獎活動
有關指揮中心與民間發起之抽獎活動,詳請請參見 [APP] 快把握上車機會!台灣社交距離APP抽獎活動彙整
運作原理
- 台灣社交距離APP係以Google與APPLE兩大智慧型手機陣營共同開發之暴露通知系統(相關說明請見資安解壓縮)為基礎,APP每15分鐘產生一組雜湊值作為裝置之隨機ID,當APP偵測到2公尺以內存在其他裝置的APP,在接觸超過2分鐘以上便會紀錄該隨機ID,並且將這筆紀錄保存14天。
- APP每4小時會自動更新,並比對過去14天內APP紀錄之隨機ID是否與疾管署資料庫的確診者隨機ID相符,一但相符便會跳出警示警告APP使用者。
- 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時,衛生單位將主動詢問其分享隨機ID之意願,並由使用者決定是否同意上傳手持裝置內的隨機ID,同意上傳之使用者將獲得全聯5000元禮券。
- 曾與確診者於2公尺內接觸2分鐘的用戶,裝置會出現警示畫面,請使用者主動聯繫所在地衛生局或1922防疫專線通報。
有關個資外洩的疑慮
就如同上面所說的,由於這款APP運作時不需要註冊帳號、也毋須上傳足跡資訊(去中心化),僅與其他APP使用者以點對點(p2p)的方式交換經常更新的隨機ID(去識別化),所有互動紀錄都不會上傳到任何雲端服務,在兼顧去識別化、去中心化這兩項的原則下,使用者無須擔心自己平日的足跡和位置資訊外洩給第三者。
推薦使用社交距離APP的理由
如果僅依靠手機內建的地圖時間軸,那會是一個非常粗略的資訊,如曾與相同時間與確診患者待在相同地點,一般民眾難免擔心遭到感染,如果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就可以把接觸者限縮在曾於兩公尺內、接觸兩分鐘以上的使用者。且一旦確診者持續增加,政府也將難以公布每個確診者的詳細足跡資訊,這時若有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就可以讓使用者更清楚自己是否有被感染的風險。
使用說明
至Google play store或App Store搜尋臺灣社交距離並完成安裝後,第一次開啟APP會看到下列說明畫面,讀完說明後只要開啟藍牙功能並啟動接觸通知功能即可。
為了避免有心人士惡作劇,當使用者確診後,上傳隨機ID需要衛生單位所提供的驗證碼,因此APP比對的確診者隨機ID都是經由衛生單位確認過的。
常見問題
- 當使用者確認可解除接觸通知示警狀態時,是否可取消示警?
- App無定位功能,但為何需開啟GPS?
- 在iOS的環境下,在APP安裝後若從背景滑掉是否會繼續運作?
- APP內的「運作時間比例」是如何被定義的?
經公共衛生人員疫調,並確認解除接觸風險後,衛生人員將提供使用者一組驗證碼,輸入後即可解除示警訊息。
在Android 10以下版本,因藍牙偵測裝置位置功能被包含在手機位置資訊設定內,雖不會使用到GPS但仍需開啟GPS,此為Android系統限制。
即便APP從背景滑掉,系統依然會持續記錄相遇對象,也會持續定期檢查確診名單。
運作時間比例為「接觸通知功能」自安裝app後啟用時間起算,到目前為止的運作比例。
更多常見問答集:點我看更多
使用限制
根據目前釋出的官方說明資訊,這個APP仍有使用上的相關限制:
- APP使用人數須達50%,其使用效益才會顯著。(5/14已達400萬人次下載,約佔台灣總人口數17%。資訊來源:中央社)
- 因仰賴手機之藍芽訊號,故若確診者當時身上沒有攜帶手機、又或者確診者沒有透過上傳APP之隨機ID,則此APP將無法發揮其預期功效。
結語
為了能將台灣社區感染之風險降到最低,筆者在此懇請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將相關訊息傳給您的親朋好友,並請他也一同安裝「臺灣社交距離」APP,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台灣才能度過這個難關。
參考資料
資安解壓縮 ─ EP44 - 暴露通知系統|不用在隱私與防疫之間取捨了:Youtube影片、圖文說明版
本著作依據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釋出
內容如有錯誤 煩請不吝指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