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廢文

[Health] 減重不只是少吃多動:從腸道、代謝到行為設計的全方位策略|個人減重策略全紀錄(2025/10/14更新版)

TL;DR 重點摘要 這篇文章不是速成減重法,而是我在 3.5 個月減重 13 公斤過程中,依據醫學研究與實作經驗整理出的「可長期維持」策略。核心觀點: 飲食結構: 避開高脂高糖、以 211 餐盤與「先菜後飯」順序降低血糖波動。 代謝環境: 透過高纖維飲食、益生元、隔夜燕麥建立穩定腸道菌相。 運動策略: 每天適度有氧、NEAT、飯後步行,讓骨骼肌主導能量利用。 睡眠與壓力: 睡足 7–9 小時,控制咖啡因與皮質醇,避免代謝逆風。 長期維持: 減重後以「反向飲食」逐步回升熱量,防止代謝調適與復胖。 一句話總結: 這不是靠意志力的節食,而是讓代謝、肌肉與睡眠節奏「為你工作」。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你會選擇重新開始嗎? 很多人覺得減重很難,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天生「易胖體質」,好像連喝水都會胖。我也曾經這樣想,甚至一度說服自己:「我還年輕、還健康,不需要減重。」那時的我,以為體重只是數字的問題,沒意識到身體早已在默默警告。 直到去年,我因為毛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而動了清創手術。我以為那只是偶發事件,但今年三月,同一個地方又發炎了——這次還形成硬塊。那一刻,我真的愣住。 毛囊炎併蜂窩性組織炎並不是隨便就會出現的毛病。 我第一次感覺到: 身體在示警。 那種震撼不是恐懼,而是一種被「叫醒」的感覺。你明明知道自己狀態不對,卻還在拖延,直到有一天,身體用更劇烈的方式告訴你「該改變了」。 我開始回頭想——這些年我吃得太隨便,也久坐太久。工作壓力讓我常常邊打報告邊吃宵夜、邊滑手機邊喝含糖飲料。那些看似無害的習慣,其實在一點一滴地改變我的代謝、免疫、情緒,讓體重慢慢地超過九十公斤。 所以我決定重來一次。從四月開始,我啟動了新的生活節奏。到現在(大約三個半月),體重從高峰 94 公斤降到了 81 公斤。雖然這段過程不輕鬆,但比我想像中更有收穫。 我不是靠斷食、也不是靠特別的「減肥產品」。我靠的是重新理解身體的邏輯—— 為什麼我們會胖、為什麼會餓、為什麼明明知道該控制,卻還是吃下去。 接下來的幾章,是我一路摸索...

[分享] 兩本介紹當年台灣對抗SARS經過的電子書:《走過SARS》與《回首SARS》

最近伊波拉來勢洶洶,在歐美國家也傳出零星的疫情,這令許多民眾不禁想起當年SARS肆虐的往事,然而大多數的民眾都是仰賴大眾傳播媒體來獲取這些資訊,甚少有機會能夠聽聽當時防疫人員描述當時對抗SRAS疫情的經過。因此這裡我推薦兩本介紹當年台灣抗煞經過的電子書(PDF)。第一本《走過SARS》是李明亮教授個人的回憶錄,內容是根據當時所寫下的日記為主要架構,因此內容上可能稍嫌雜亂。

不過本書有不少值得一讀的部分,像是「No.149─蘇益仁教授的密件」中就有提到面對No.149當時的疾管署與台北市衛生局是如何反應,而華昌國宅飲水污染烏龍又是如何發生。在「上電視及換首長」這個章節,前半段主要是提及當時政府對民眾說明疫情的節目「防疫最前線」,而後半段換首長,除了提到當時衛生署與疾管局之間的矛盾之外,對當時擔任閣揆的游錫堃與李應元、何美鄉等人扮演的腳色也多有描述。而在「開不完的會」這個章節提及部會首長的時間被不停歇會議所消耗,實際上用來處理重要事務與下指示的時間還有多少?而在防疫期間政府的公權力範圍又該如何拿捏?會不會到頭來只是捨本逐末?我認為這部分對未來政府單位的防疫工作是能作為借鏡的。

而第二本《回首SARS》,這本書由當事人的訪談所構成,主要可以分成幾個部分:防疫部門篇,除了大家熟知的中央地方的局處首長之外,本篇還包括疾管局的疫調人員與專家學者。醫療前線篇則是訪談參與SARS病患隔離治療的醫療人員,可以從中窺見當時國內防疫系統仍未有效整合之際,各醫院在混亂中摸索的過程,以及第一線人員的擔憂與煎熬,而病患家屬篇則是訪談六位SARS家屬。

由於柯文哲醫師最近公開抨擊當年和平醫院封院的決策錯誤,這使得當年和平醫院封院的往事又再度成為討論焦點,這裡我提供當年在和平醫院擔任兒科住院醫師的林秉鴻醫師所寫的文章,給對這起事件感興趣的網友參考。

和平醫院SARS隔離日記

http://morpheus.typepad.com/iait/2004/09/sars.html
附註:上述兩本電子書《走過SARS》與《回首SARS》皆可從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的網頁下載到電子全文。

本著作依據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釋出

內容如有錯誤 煩請不吝指教

留言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島民 No.86991066 您好:
我們是歐巴尼紀念基金會,有關您分享《走過SARS》與《回首SARS》兩本電子書,由於有版權問題,請您移除下架連結喔。 謝謝
再麻煩您了!

如有問題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或來電02-23568251


歐巴尼紀念基金會